学校新闻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新闻速递 >> 学校新闻 >> 正文
快速导航
学校新闻

环境学院揭示了沿海地区大气颗粒物形成的新机制

时间:2020-08-04 来源: 作者: 责任编辑:李想


1.jpg

 

近年来,虽然我国的空气质量逐步改善,但大气颗粒物浓度仍明显高于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值。成核过程(气相前体物经相变形成纳米团簇)是颗粒物形成的关键过程之一,但是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。环境学院博士生夏德铭等人通过量子化学和动力学计算手段,首次发现大气中的氨气可与碘化物通过一系列的成核反应,快速地形成纳米级颗粒物。由于我国沿海地区氨气和碘化物的浓度较高,这一机制的揭示,对于我国沿海地区大气颗粒物的污染控制具有指导意义。该论文亦指出了加强沿海岸地区氨气-碘化物成核观测研究的必要性。


相关研究成果以“Formation Mechanisms of Iodine-Ammonia Clusters in Polluted Coastal Areas Unveiled by Thermodynamic and Kinetics Simulation”为题,发表于环境领域权威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& Technology上,并被选为补充封面。


该论文系我校与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余欢教授和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David T. Allen教授的合作研究成果。环境学院博士生夏德铭为第一作者,陈景文教授、余欢教授和David T. Allen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。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(项目编号:2018YFE0110700)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(项目编号:21661142001)和大连理工大学超算中心的支持。


原文链接:https://dx.


责任编辑:李想

关闭